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
前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转这个视频,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
他在演讲中讲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与悲哀。
乐嘉发微博说:“我有点激动,听了两遍,荡气回肠,依旧激动。我们痛斥中国教育的操蛋,同情应试教育体制的悲催,但其实,我们也未必知道教育是为啥。董仲蠡的这篇演讲----《教育的意义》,至臻化境,听得心酸,震撼。愿天下所有的老师们都能听到这篇演讲。”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董仲蠡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是呀,如他所言,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于无暇去思考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此类问题。
无比仓惶地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声誉而教学。乃至于对于知识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问“这有啥用?”,或者说“这对考试加分有啥用?”
尤为喜欢董仲蠡演讲最后说的那段话,他的语调很温和,他说:
“所以,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交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5分钟,我多讲5分钟的林语堂,多讲5分钟许渊冲,多讲5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5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
早在文化的缘起就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图腾。
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所以它的价值不应当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才被人重视。
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部分。
不为考试、不为声誉、不为高分、不为卖弄,只为修心。
近日,《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意味着,继承传统,创新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将是文化教育产业在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我们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学家张载所说的读书的真正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严酷的现实却像扇在脸上的巴掌:我们重视、强调德育,可看到的是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缺失,不讲诚信的社会现象愈加普遍;我们强调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结果学生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愈加频繁。这就像盖房子,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梁上加筑了多少丰富的知识,却忽视了教育的根基。
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先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是国之瑰宝。学习国学,为的是修身养性,学以致用;传承国粹,为的是安身立命,推陈出新。国学不仅是一种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国之精粹,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循着古人的足迹去发展升华的国之学术。
众赏国际国学馆秉承这一宗旨,开设学圣堂,专注少儿国学品格教育,定期开展国学相关活动、传导国学知识,为大众提供一个“内修德、外修身”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在注重外在知识加固的同时,更多关注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众赏国际创始人李浩源老师曾说,孩子是国之根本,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核心就是要将我们国家的优秀基因传承给下一代,这才是我们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以国学经典为鉴,明得失而启心智——将固有的知识转化为智慧,这才是中国教育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