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纠结死在“第三只笼子”里!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
譬如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
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
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她天天在吃抗抑郁症药。
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跳广场舞。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
中国式父母都爱对孩子讲一句话:“我们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努力,要对得起我们的付出。”
实际上,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孩子没有了情感上的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行,他才不会有一考试就焦虑。
家长“强大无比”,孩子“脆弱不堪”
现在我们的孩子,“不怕死,就怕苦”。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如你跟孩子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样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这样我们该怎么教育?
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当代社会所提倡的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
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
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
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
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全部转移到心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
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
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
“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作为家长,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
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
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
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
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
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
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究其本质,是家长越来越不懂孩子了!
可能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只会在他们的教育下唯唯诺诺的孩子,都是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自杀他们早就考虑过很多次。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不要怪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更不要忽视他们的过激情绪和极端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自己口中的语言暴力不以为意,甚至会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我是生你养你的父母,说你几句怎么了……
但正所谓,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你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句话,却可能给孩子造成无法抹去的伤害,甚至可能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孩子要的是什么,父母早就不知道了。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一代孩子所面对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世界,他们需要展翅高飞,而很多家长们,却还在用原来的世界观去套他们,显然就会产生很多错位。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
难在父母,你真的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有教育专家在接触了大量的家庭后认为,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众赏国际国学馆学圣堂少儿教育,大力倡导“学传统文化,做尚品少年”的理念,秉承“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的宗旨,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用华夏传统文化之人文智慧和深厚底蕴培养孩子的性情与良好的道德修养。
经过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为背景,结合现代社会需要,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方式,依四书五经,树行为规范。立德与立志并举,培养孩子们温文尔雅、谈笑自如的潇洒气质,养成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为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